我的意思是不应该把无为无道这种正统道家思想,和地母真经这种市井传说强行揉捏在一起.无可否人认,纯粹从对联来看,下联还算工整.既然下联刻意以道对儒,以意取形,那么将取自地母真经中的道祖六贤典故放上来就有点形不对意了.怎么说呢,我在前面的帖子也说过,中华文化中,对联除了形式的工整外,取意的相当也是很重要的,那样的对联才叫人拍案叫绝.从正统文化来看,人们一看到"六贤"二字,首先想起来的是"林白苏"那群文人的典故,而不是出自地母真经这样的偏文奇典.(当然,不得不承认,我的见识有限,我知道地母真经这书,但我不知道其中的内容,我刚才去仔细看了下详细的内容,其中的"六贤"大概指的就是上古神话中的三皇五帝之意).
这里就说到另外一个意思了,其实也就是叫法的差池,三皇五帝人们再熟悉不过,而把他们改称六贤(其实应该是七贤),恐怕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了,我不敢否认祖宗,因此,以上古贤帝对孔子老儿不能说不好.
下联是:
鸿蒙六贤 廿三亿载数上仙
鸿蒙"和"春秋"一样作为对联主体对象(既:仲尼和六贤 ) 的修饰词,两者表达的也一样是年代修饰,应该还是合适的.
好吧,半夜发贴,我开始头昏了脑残了.
那么我把我们的分歧明确一下:1,我认为以野史神话为题对儒家正道有碍对联"取意相当"之道,特别是下联刻意以"无为无道"的道家正统为立意.
2.六贤称谓之差,是上古六贤还是文人六贤?此意太容易混淆,毕竟读过地母真经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