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骑士精神或者骑士道德~~~
-
[color=Red][size=5]骑士道德,或曰所谓的骑士道德
很多人怀疑骑士道德是否真的被执行。我认为执行是肯定的,不过执行本身毫无高尚可言。各杂志上写着:骑士有八大美德,分别是谦卑、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荣誉、灵魂。我实在不知道如此统一的口径源自哪里,至少新华词典上只提了忠君、尊重妇女、扶助弱小等几项。各版本骑士道的定义相差很大,很难用几个固定的词代表整个骑士道。
一个阶级道德不外乎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对该阶级的要求,二是该阶级内部竞争时的斗争经验,或曰处世金针。骑士道之所以存在、被宣传、被吹捧、被遵守,完全是因为它代表了封建政权和骑士地主阶级的利益。
效忠国王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被理解的道义。在骑士时代,民族主义尚未兴起,而爱国主义还没有出现,骑士们如果不向国王本人效忠,就只有叛国一途了。在传说中的亚瑟王和查理的那种环境下,既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只有国王本人是一个看得见捏得着的效忠目标,也是骑士们唯一可选的效忠对象。在民族国家兴起以后,国王们也不希望骑士们像哥萨克们一样把国家利益看得比国王本人的意志还重,于是对国王效忠这一条被当作一个传统得以保留。
装帅,又称维持端庄的礼仪,是骑士最基本的义务之一。装帅的对象,是贫苦的农民大众,装帅的目的,是为了让贫苦的农民大众羡慕骑士阶级,而使自己的屁股坐得更稳。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骑士阶级自觉而不辞劳苦地执行着装帅的义务。
不得罪妇女,或曰尊重妇女,是骑士们普遍执行的信条。不得罪妇女就是不得罪一半人,很明显这对骑士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大有好处。在军人普遍藐视女人的环境下,一旦有军人带着尊重妇女的面具出现在社会上,那么他不论像小泉纯一狼那样拉妇女的选票,或是像夜礼服假面那样一旦战斗必定逃跑还照样广泡马子都大有好处。
骑士扶助弱小的概念并不是中国人传统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勤于接活。广大贫苦骑士犹如各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角一样,走街窜巷挨家挨户找任务,辛苦完成后再敲诈一点报酬。至于拔刀相助,欧洲骑士是不干的,看见打架的只是过去问问,并不马上动手,如果看见对自己有好处再加入。见人打架就去帮助处于劣势的一方这种事只有阿拉伯和印度骑士会做,其结果往往是帮助强盗砍死了自卫的村民。
剩下的就更好解释了:
宽容失败的对手,即尽可能的收编残败的敌人为自己的手下,趁着胜利赢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把对方逼急了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还记得收赎金才能放人的骑士传统么?杀了以后还有钱拿才怪...)
光明正大的决斗,因为正规决斗中高阶级高地位骑士获胜的机会很大,而背后捅刀子对低阶级低地位的骑士更有利,所以提倡光明正大的风气有利于保护既得利益者。
语言谨慎和维持谦恭,这有利于减少树敌。不必要的绊脚石毁了许多武夫,还是少招惹无关人等为好。
诚实,作为资产阶级,不诚实就难以做长久生意。骑士是封建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封地,不诚实的结果只能是赔钱。
英勇,就是不提倡傻砍而是提倡明智谨慎。欧洲人是不歌颂刺客的,想保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冲在其他人后面。
有时大家会在小说上看见为了正义或爱情反抗王权或封建道德的故事,但这些小说可以说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才纷纷涌现的,在更早的时候仅见于老百姓之间的传诵。虽说骑士阶级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强盗和恶棍组成的阶级,但真正的侠士毕竟少之又少。为了救哥们而劫法场,可谓义举。这种举动在中国很常见,即使是为了救皇帝,百姓们也不过是嘴头称赞,不至于会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在欧洲,随便哪里出现一个劫法场的骑士都是不得了的大事,百姓要闹事,法律要更改,国王要立贞洁牌坊。但是即便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全欧洲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劫法场的好汉。就英雄故事来说,达达尼昂和阿拉伯的劳仑斯之类坚持侠义的英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名气上,都比熙德或罗兰这样的战争贩子要少得多,弱得多[/size][/color]
-
[quote]原帖由 [i]红尘轮回[/i] 于 2008-2-15 01:56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762&ptid=20260][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既然这才是真相那大家就继续阴谋、背叛、指责、谩骂
没救了,我放弃 [/quote]
乃认真了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