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奥兰港,“弩炮"行动(盟友兵戎相见真是悲哀)
-
(大家对照一下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
弩炮行动(上)
喋血奥兰港,“弩炮"行动回味英国于法国之间的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
座落在距离直布罗陀东南230海浬的北非海岸上, 奥兰(Oran)港像是一块从欧陆崩离的碎片, 被镕铸在非洲大地上. 在20万的人口中(按, 1942年时), 四分之三属于欧洲人. 据信该城在第十世纪时, 由来自西班牙南部经商的摩尔人(Moor)所奠基. 历经返复地被劫掠与重建后, 奥兰终于发展出一种世代绵延的畸型盗匪繁荣; 用来赎回沦为奴隶的基督徒俘掳的赎金, 被汇集搭建了大清真寺. 尔后回教徒海盗随着岁月的消逝一去不返, 奥兰港依旧矗立北非海岸上, 仅次于阿尔及尔, 在该区海盗所建诸城中位居第二. 它的码头区内, 等待装船的大木桶装红酒, 以及盛装在条板箱里的柳橙堆积如山. 近旁防波堤上可见白色髹漆的贝当元帅的空洞口号“荣誉, 苦干, 祖国”(Honneur, Travail, Patrie).奥兰的海港记录这法国海军,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海风吹动这法兰西海军思绪! 从1830年法国入侵非州大陆,登陆于奥兰港口,历史在这里记录这法兰西帝国海军的辉煌 ,在这同一个地方100年后又发生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战争,素法国海军在历史上一 次毁灭性打击!
经过法国近百年来的经造 奥兰港已成为一个一流的海军要塞: 码头与防波堤将繁忙的海港囿限在一个东西长1.5哩的狭窄长方形内. 周边的要塞和海岸炮台居高临下. 岸炮射程涵盖范围延伸至水平线, 使得奥兰港凶悍的防御火力在地中海海域内数一数二.
在1940年这里发生了一起不让世界为止震惊的海战 ,同时这场海战从而影响了英国,法国两国50年的恩怨情愁
1940年二战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后,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积聚膨胀。,在希特勒一手打着“尊重落小民族,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德军进攻西欧数国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将矛头直指西欧四国
德国为实现顺利的达到入侵西欧之目的,并在同时保障其翼侧北欧方向的安全,决定首先已闪电战进攻北欧诸国。在占领丹麦.挪威等北欧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法西斯德国实施“***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于 1940年 5月初,德军已在北海至瑞士一线集结和展开了 136个师(内有 10个装甲师、 6个摩步师),坦克 3000多辆,飞机 4500架,”三个集团军群,一举吞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攻占法国。“***方案’德国尽用 44天即将荷兰、比理时、卢森堡、法兰西四国击败,迫使在欧州大陆的英军退守本岛 并同时战领法兰西西部地区!
于此同时在德军铁骑的进攻下,法国政府匆忙从巴黎迁到西南部的波尔多。不久,雷诺政府垮台,由84岁的贼贝当接任了总理职位。6月22日,贝当政府并与德国签法西斯订了投降条约,根据条约,法国将全部解除武装并交出武器,占法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军直接占领,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管辖,首都设在维希。这样,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抵抗了短短六个星期之后就投降了,这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在法国贝当政府与德国签了协定后 ,当时法国还有一支较强大的舰队。,这支舰队194O年6月法国投降时停泊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对于海上实力相对较弱的德国来说(关于一 战后德国为战败国,签定了《法尔....》《巴黎公告》德国不可以建造大型军舰,法国的之强大的舰队。如果可以为德国服务的话.那将是德国实现起英伦之战的起点.在德国的这种如意算盘下如果保留维希政府,利用维希政府控制法舰队.使奇不落入英国的手里,将这之强大的法国舰队转变成其日后的称霸全球的侵略工具。
法国的战败 维希政府的投降 对于英国方面方面的带来了什么问题了(着重于讲述给予英国皇家海军带来的压力:
1940年6月,由于法国的战败投降,其同盟国英国所处于战争局面就显得异常危险,在于同时英国皇家海军所面临的战势也非常不利,原来与法国的答成的同盟海上作战协议,英国皇家海军主要作战任务:一是负责在大西洋上进行护航作战,二是封锁北海海域,阻止德国海军舰队进入大西洋.并将而在地中海区域与意大利海军海上作战任务交于法国海军来承担。(注意大利海军的实力,较德国强有众多重型战列舰,巡洋舰等主力作战舰.但现在法国的政府的投降,导致英国皇家海军将同时承担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作战任务,于此同时迎战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在1940年此时正是德国海军海狼行动(潜艇海上破交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刻,英军海军于此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护航反潜兵力,再要分出部分兵力对付意大利海军,颇有些捉襟见肘。
同时一之强大的法国舰队,在地中海上飘荡,一只举旗不定的舰队.
法国海军部长达尔朗海军上将.在其担任十年法国海军部长中,在其的管理营造中,法国海军已经列席为世界第四大舰队! 其在1939年12月访问英国时,在英国的海军部为他举行的宴会!他在举杯致谢的答辞中,在辞词中,将曾祖父是在特拉法尔加之役(英法海战)阵亡开门见山的说出来!英国首相丘吉尔,于此断定他是那些憎恨英国但心地善良的法国人之一!
法国战败. 维希政府的投降.丘吉尔提出了: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舰队也绝不会落入德国人之手。现在在波尔多,这位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能干的海军上将一生事业的紧要关头到来了。他对于舰队的统率权实际上在各方面都是绝对的。只要他命令舰只开往英国、美国或法国殖民地的港口——有的已经启航——便无不唯命是从。
战后对于达尔朗评价更能说明这一点的实例。 法国海军部长达尔朗上将.只要乘自己的任何一艘军舰,离开法国本土,来到法属以外的任何一个港口,他便可摆脱德国法西斯的控制,他讲成为法西斯德国控制不到的法兰西共和国 一切权益的主人。如果他离开法国.绝对不会与戴高乐将军流亡英国那样,只带着一颗不可征服法兰西民族独立的心和少数几个随从来。那么达尔朗将军他,可以率一支领居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舰队.转战到德国的势力范围以外去,一支完全忠于他的海军.一支忠于为法兰西共和国独立而战的海军。如果达尔朗将军他选择了这样做,那么达尔朗将军讲就会成为法国抗法西斯战争的领袖,那么他将代替戴高乐将军成为法国独立的象征.在他的手里掌握着一件.世界第四强的法国海军舰队。如果他出逃带领这法国海军对德作战那么英国和美国的造船所和兵工厂,等码头港口 都可以供其使用,支持他的法国舰队。他一旦获得其他的同盟国承认(英国,和美国),那么他就可以动用法国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足已保障他有充足的战争资源。那么整个法兰西也就将会紧紧的团结在他的周围。那么他也就将成为“法国的解放者”。荣誉和权利 民族地位 。但是他却没有不这样做,他担任了两年海军部长,在维希政府的妥协下 忧愁民族自尊 法兰西的帝国烦恼、接受了投降将军可耻的职务后,最后落得一个横死当众.不的下场,导致了他曾经为之心血汗与泪.法国海军和法兰西民族背上投降将军的恶名。
[[i] 本帖最后由 蓝色量子 于 2007-10-16 21:16 编辑 [/i]]
-
弩炮行动(下)
德国法西斯政府,逼迫维希政府 签署了《德法停战协定 》
第八条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和解除武装”。因此,很明显,法国的战舰将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接受德国和意大利的控制
维希政府的投降德国后
法国舰队 部署情况:
一.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
战列舰两艘.巡洋舰(或反鱼雷舰)四艘,几艘潜水艇(包括一艘很大的“苏尔古夫号”在内),驱逐舰八艘,以及约二百艘比较小的补助舰支扫雷舰和反潜舰只,这是当时法国海军的主港大部分停泊在这。这些舰只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
二.亚历山大港:
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四艘(其中三艘是装有八英寸口径大炮的巡洋舰)。同时还有一些小型补助舰只。这些舰只由一个强大的英国战斗舰队掩护。
三.在地中海西端的奥兰军港
二两艘.巡洋舰(这法国海军中两艘最好的战舰,舰名是“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这两艘战斗巡洋舰,比“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兰森诺”号好得多另外还有两艘法国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兰森诺”)、几艘轻巡洋舰、一些驱逐舰、潜水艇和其他舰只。
这些船只如落入德国人之手,将对意大利或者英国极为不利。
这种对英国极为不利情况下 于1940年7月3日,英国政府依据局势 制定了“弩炮”行动计划,其内容 英国海军依照行动内容及是解除所有停泊在 法国本土外的法国海军舰支的的武装。首先,英军夺取了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港口的所有法国舰只(包括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等)并加以控制。同时,停泊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司令则同意将战舰(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交由英国方面指挥。停泊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法国舰队(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则在和美国方面协议下解除了武装。
补充:(将意大利政府和英国政府对法国海军的分割计划)
英国人制定的“弩炮”作战计划确定:
凡是英国能接近的法国舰队,都同时夺取、控制,或有效地使之失去作用或予以击毁。
在此同时 与德国同盟的意大利政府制定了鼹鼠”作战计划确定:
凡是意大利能够接近的法国舰队,务必都要夺取、控制、招降或迫俘!凡不能加以控制或已经英国控制的一律击沉!
在"弩炮”行动计划 英国将军 雅克·魏刚 写一 封信给法国海军将领要求其投降!
注:雅克·魏刚给法国舰队的信
虽然法国现政府可以认为你们和德国与意大利的停战条件和这些承诺是调和一致的,但英王陛下政府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不相信德国和意大利不在对他们适当的时候夺取法国舰队,并用来对英国和它的盟国作战。法意停战协定规定:
法国舰艇应开回法国本国港口,在停战之后,还要求法国提供海岸防卫和扫雷需用的舰只。
迄今为止,我们曾经是你们的战友,不能坐视你们上好的舰只落入敌人德国或意大利的掌握。我们决心战斗到底,如果我们战胜了——我们认为我们是能够战胜的——我们决不忘记法国曾是我们的盟友,我们的利益就是法国的利益,我们的共同敌人是德国。如果我们战胜,我们庄严宣布,我们一定要恢复法国的光荣和领土。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必须真正做到:法国海军最精锐的舰只不至被敌人用来攻打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英王陛下政府指示我要求现在在米尔斯克比尔和奥兰的法国舰队根据下列办法之一行事:
(甲)和我们一起航行,继续为取得对德国和意大利战争的胜利而战。
(乙)裁减船员,在我们的监督之下开往英国港口。裁减的船员应尽早遣返。
如果你接受以上两种办法之一,我们将在战争结束时把你的舰只归还法国,如果舰只在作战期间有所损坏,我们将照数赔偿。
(丙)另外一个办法是:如果你觉得必须约定,除非德国或意大利破坏停战,你们的舰只就不能用来攻打他们,那么,就裁减船员,随同我们一起开住西印度群岛的一个法国港口,例如马提尼克,在那里完全按我们的要求解除舰只的武装,或者交给美国妥为保管,直到战争结束,船员则可先行遣返。
如果你拒绝这些公平合理的建议,那么,我谨以最深的歉意,要求你们在六小时以内把你们的舰只凿沉。
最后,如果你们未能遵照上述办法行事,那么,我只好根据英王陛下政府的命令,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阻止你们的舰只落入德国或意大利之手。
雅克·魏刚
一时间法国海军舰队就如同一快又香又肥的烧鹅 .英德,意大利 于之占为既有!
意大利军队"鼹鼠”作战的行动实施是
7月1日晨,首先意大利陆军的行动是 非州军团 以坦克集群部队突破法国殖民地的土耳其军构筑的简单防线,开进奥兰。
8时11分,意大利的海军有一百余艘苍浪级潜水艇浮出水面,围困法国海军 逼使法国海军的“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两艘战斗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6艘中型巡洋舰堵在奥兰军港米尔斯克比尔港内,在于起谈判过15分钟谈判,在获得保证法国海军生命安全和个人荣誉不受到侵犯的保证后,法国“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指挥官宣布向意大利投降并接受《停战协定》中的法国殖民地军队的条款,其他军舰也悬挂起了白旗,而28公里外意大利非洲军团的400门重型火炮已经虎视眈眈多时了……英国“弩炮”作战 行动
因地方分为三组区域行动!
第一组解除法国军舰队行动: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两军港的法国舰对于 6月24日早上被 英国海军解除武装,并以武装管控.这次,行动是突然的.出其不意地奇袭法军,当时行动时英国占绝对优势的武力 , 设想下...如果德国法西斯或者意大利军队想要夺取停泊在德国控制下的歌港口中的任何法国军舰,那容易事情。
第二组解除法国军舰队行动:在不列颠 解除武装还是比较顺利,除开!"苏尔古夫”潜艇号外,的解除法舰的武装工作都比较顺利!在“苏尔古夫”号不愿意投降英国,他们认为英国是在趁火打劫,他们在打死2名英国水兵,并同时向旁边已经投降的法国军舰发射了鱼雷后下潜....出逃...... 并于7月1日 在奥兰水域 在油料动力已尽的的情况被意大利军舰围住 他们上浮出水面的时才发现 其舰队为挂意大利国旗的法国驱逐舰 ,经过交涉“苏尔古夫”号投降意大利海军
第三步: "弩炮”行动
1940年7月3日,“弩炮”行动中。停泊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法国舰队(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则在和美国方面协议下解除了武装。停泊在达喀尔的法国新式战列舰“黎塞留”号遭到以英国舰队舰载机的攻击,被命中一条鱼雷而丧失战斗力。停泊在北非海岸奥兰等港口的 法国舰队因为 拒绝向英国海军投降而交出战舰。英国海军舰队随即向法国舰队发起猛攻。英国舰队当时拥有有“胡德”号在内的3艘战列舰、 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像奥兰港口内的法国舰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 当时法国在奥兰港内停泊有4艘战列舰以及多艘巡洋舰、驱逐舰。但是法国舰队在 港口活动受限 处于英国海军的猛烈空海攻击下被动挨打,损失惨重,“布列塔尼”号被击沉,“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受重创搁浅,只有“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侥幸逃脱至本土的土伦港。法国海军阵亡1500余人!
1941年夏天的奥兰海战,很典型地反映了维希政府的尴尬地位。英、法海军既不是盟友,也不是敌人。却不得已的兵戎相见。此后,两国断交。 一 法国段屈辱的历史,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
-
:maybe:
太长没看
我这么说会不会太直接 -
1940年6月,法国投降以后,为了阻止法国海军加入德、意海军,丘杰尔果断地命令:法国在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舰队必须尽数归于女皇的海军旗下……不然就予以歼灭!在遭法军拒绝后,英国海军闪电般勇猛地袭击了不久前的盟友在北非的舰队,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舰队击溃在奥兰和达喀尔的法国舰队,多数法国主力舰被消灭,只有在亚历山大港,英、法舰队司令达成谅解,法国舰队和平缴械。
法国于 1940年 7 月投降时,英国军方迅速对法军尚未被德军控制的军力采取行动,保证这些武器装备不被德国人利用。
1940年7月3日,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上将向法国驻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提出最后通牒,法国舰队司令戈德福鲁瓦上将接受最后通牒,解除了舰队武装。同一天,英国海军武力夺取了停泊在普利茅斯、朴次茅斯和法尔莫斯的法国舰艇,扣押了法国水兵。
但是,当日清晨在米尔斯克比尔(奥兰的军港)发生了悲剧。法国分舰队司令让苏尔上将拒绝了英国分舰队司令萨默威尔上将的最后通牒,结果英国舰队
开炮击毁了法国战列舰“布列塔尼号”、重创战列舰“普罗旺斯号”和“敦克尔克号”,1297名法军战死,351人受伤。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和3艘舰队驱逐舰在大雾弥漫中突围,逃向土伦。随后几天里又遭到英国航母飞机的袭击,受到严重损毁。7月8日,英国一支海军中队重创了在达喀尔的一艘新造的法国战列舰“黎塞留号”。 -
原来lz是在拿英法德比喻FS LB ZY啊
:maybe:
恕我直言
很不恰当 -
:-_,-
原来还真以为流亡了就是戴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