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折叠
品牌标识
  1. 主页
  2. 超级宇宙战舰大战 (SSW)
  3. 素材+教育=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

素材+教育=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超级宇宙战舰大战 (SSW)
1服
32 帖子 19 发布者 82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涼 离线
    涼 离线
    涼風の伯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素材:旁听教师鼓掌喝彩之事成为近日全国众多媒体热议的焦点,7月13日下午,吴雯雯的父亲吴立俊向温州市鹿城区法院递交诉状,状告温州市教育局和温七中组织、策划众老师在吴雯雯案的法庭上集体鼓掌喝彩行为.
    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尤其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我们现在因该去反思去反省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及其根本是什么?
    透过这件事,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曾几何时: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也比较深刻.
    现在我们国家的功利思想很严重,教育方面,我以为是:德智体.但不然,许多学校都把德与智的顺序颠倒了,都将"人才"的定义放进了一个误区.我在网上看见许多学校都在吹捧各自学校多么的好,他们的根据是: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多么的强大,教育设施多么的完备,每年考进了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把这些来定义一个学校的好坏!
    但我看来,这是错误的,我只想问一句:你们学校培养出了几位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才?考进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的就代表人才?我关键就想问一句他们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以后出国留学会不会回到祖国来支援祖国的经济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撇开了德的培养.
    中国人民的素质,我不敢拿"还行"这个词来形容,我们都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事自然多少也会有多少了解.现在我就觉得中国教育极待解决的就是学生德的培养,上网上多了,我也看过:70年代出生的瞧不起80年代出生的,因此称人家80后,80年代出生的瞧不起90年代出生的,因此或许也为了心理平衡,称人家为90后.这是一个现象,但却反映出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国民的素质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看见上面那个素材,我不带任何偏见的,我认为那些鼓掌的老师就是缺少因有的为人师表的精神.
    学生自杀的责任自然不因该完全归咎于老师,但毕竟那是你的学生,是你教出来的,心理素质差以至最后投湖自杀的学生!在这方面,老师因该对自己教育失误以反省同时也因该对死者以尊重,而在法庭上怎么就鼓起掌来了?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喧哗起哄为自己这边制造声势,毕竟法庭上代表学校这方的老师居多.
    所以,我就觉得,做为一名老师,居然会这么不明白事理,这样的缺乏良之究竟能如何教出素质优秀的学生呢?师德何在?
    早在几千年前唐太宗就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站在国家的角度为人民为社会的发展为根本提出来的.难道如今的学校教师就不能站在学校的角度为学生为学生今后的成材为目的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么?一位学生因为洗了头发没扎辫子就不许学生进入考场?也许在众多情况下,比如学生穿拖鞋去学校这是不允许的,但是总有例外.否则怎么要你提出以学生为本?这方面怎么做该如何实施难道要上级发个很长的文件教你?什么叫动之以情审之以理?在我看来,所谓老师都是文化修养很高的,治理一个学校因该不会比管理一个国家还难吧?在唐朝以民为本的思想中: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历史的长河在这穿越了千年被千万人咏读的"贞观之治"中就没给你们老师们启发?
    其实我一直对我们国家教育评价"人才"这一标准有疑问,不过目前也只能拿这个在理论上来做评价,毕竟考察一个人的"德"没有考察一个人的"智"这么直观,前几天我听了关于焦裕禄的故事,真的很有感触!一个出生在20世界20年代的人,生长于中国最黑暗的历史环境中压根儿就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他又是靠什么把一个贫瘠的让人难以想象的县城给脱贫的呢?这不得不给予人与深思.
    之所以写这个,也是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的理念因该改变吧,因为我小学初中以至到了高中,许多思想政治道德课都被主课老师占了上数学了或者上化学之类的课了,关键也在于作为老师的道德水准是否能达到标准,中国法家有句名言:法之不行,自上扰之.难道今天的教育界就不能提出:德之不行,尤师先之.
    写这么多,完全是呼吁,算是呐喊,我们也别嘲笑80后90后了!这些人还不是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你们的子女?当做为一名70后嘲笑80后或者80后取笑90后的的同时,我们因该去反省去警示:以后我们自己的子女要教育好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涼 离线
      涼 离线
      涼風の伯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

      其实最近许多事情看完后或者听完后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想说的想写的,其实说想说想写无非是自己想谈谈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20岁了,怎该都因有自己的想法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雪 离线
        雪 离线
        雪夜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

        素质低下``一代不如一代淳朴而已~~ 人都有私心的~~~见识的越多~
        私心也就越重~~~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红 离线
          红 离线
          红狼L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看到这个情节,我情不自禁想起了鲁迅当年写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记述的一件事。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一次课堂上放映时事电影。有一个给俄国人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砍头的时候,围观的中国人居然冷漠到了极点,甚至跟着一起高呼“万岁”。讲到这个情景,鲁迅内心总是那么不平静:“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正是国人对生命如此麻木的态度,才促使鲁迅下决心弃医从文——他要用手中的笔唤醒国民,国民不觉醒国家就不会有前途。那个时候是中国人看着中国人被杀而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法庭上这一幕与之鲁迅见到的那一幕何其相似乃尔!鲁迅当年看到的是中国人被杀,站在一旁的同胞高呼万岁,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本校学生自杀,法庭上旁听的老师击掌喝彩。一个是自己的同胞,一个是自己的学生。:ri: :ri: :ri: :ri: :ri: :ri: :ri: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大 离线
            大 离线
            大グレソラガソ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5

            正在绝望的教育中渡过高中生涯。。。。。。。。。。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巴 离线
              巴 离线
              巴顿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6

              要么要教育 要么要素质 到底是要教育还是要素质 这是一个问题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拖 离线
                拖 离线
                拖列兹0079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7

                贞观之治后边跟着就是安史之乱........:defy: :defy: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涼 离线
                  涼 离线
                  涼風の伯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8

                  [quote]原帖由 [i]拖列兹0079[/i] 于 2008-3-31 00:03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218&ptid=25559][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贞观之治后边跟着就是安史之乱........:defy: :defy: [/quote]
                  贞观之治后是开元盛世,和唐太宗无关吧!唐朝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唐太宗在世的时期,不要把唐末拿出来比哦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铂 离线
                    铂 离线
                    铂金の羽翼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9

                    :lol: :lol: :lol:
                    吃河蟹口牙。。。

                    拍爪。。。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涼 离线
                      涼 离线
                      涼風の伯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0

                      [quote]原帖由 [i]拖列兹0079[/i] 于 2008-3-31 00:03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218&ptid=25559][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贞观之治后边跟着就是安史之乱........:defy: :defy: [/quote]
                      其实现在想想唐朝都会觉得那段时期的光辉太耀眼了!只可惜不能传乘下来,也许历史都有着这种规律.后来武则天的专政我觉得也与唐朝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觉得那个时代社会的思想都比较开放,虽属于封建社会,但对于妇女的压迫还不是特别的厉害,因该比较宽松的政治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脑 离线
                        脑 离线
                        脑残神教教主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1

                        XSK
                        唐乌龟
                        XSK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脑 离线
                          脑 离线
                          脑残神教教主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2

                          XSK
                          那的确是一个淫乱的朝代
                          令人心神往之啊
                          XSK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H 离线
                            H 离线
                            hail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3

                            凉风是浙大的?!
                            :maybe: 最近听某人的讲话听多了:maybe:
                            传说中那句“同学们,在这里我痛心疾首的告诉大家,你们在精神层面上已经残废了。”

                            进清华进北大的有多少人敢说是为了国家才要学的;出国留学的又有多少会回来?
                            中国出去的留学生有5成以上回留在外国拿绿卡,回来的人当中还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业不精或者原本就是出去镀金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震 离线
                              震 离线
                              震动的山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4

                              道德根本不是课堂上教能教出来的。
                              国外学校,初中我不知道,高中压根就不学思想政治一类的课,只有个别教学学校才会有一门宗教课,一周两节,还不全是必修。
                              道德的建立被物质条件制约,受宗教的影响。
                              被物质条件制约很好理解,首先受到人类本能的影响,然后受到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
                              信仰在这些的基础上,有限度的影响道德体系。
                              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把信仰传递给学生,但问题在于,中国压根没啥信仰,你再教都没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涼 离线
                                涼 离线
                                涼風の伯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5

                                [quote]原帖由 [i]hail[/i] 于 2008-3-31 23:05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5189&ptid=25559][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凉风是浙大的?!
                                :maybe: 最近听某人的讲话听多了:maybe:
                                传说中那句“同学们,在这里我痛心疾首的告诉大家,你们在精神层面上已经残废了。”

                                进清华进北大的有多少人敢说是为了国家才要学的;出国留学的又有多少会回来?
                                中 ... [/quote]
                                ......我要是浙大的就好咯
                                你说的是那位传说的郑强教授的语录么?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V 离线
                                  V 离线
                                  voice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6

                                  XSK XSK XSK 看清现实吧,现实是残酷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黑 离线
                                    黑 离线
                                    黑色千里云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7

                                    没有什么残酷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人如此,民族也如此XSK XSK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鸟 离线
                                      鸟 离线
                                      鸟山明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8

                                      [quote]原帖由 [i]巴顿[/i] 于 2008-3-30 23:53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199&ptid=25559][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要么要教育 要么要素质 到底是要教育还是要素质 这是一个问题 [/quote]
                                      很难选择么?
                                      素质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家教

                                      谁家小孩子会到了上初中还没家教?

                                      一个人的素质或者说德行或者是教养这样的东西该在学校去学?
                                      如果说素质是一面墙壁
                                      那么教育就是墙面漆
                                      教师仅仅是负责刷漆和选择漆的品牌罢了
                                      看看近年来见诸报纸的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才都是低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问题
                                      家长好意思去找学校麻烦?
                                      心理素质差以至最后投湖自杀的学生学校教得出来?
                                      难道要教师7*24小时耳提面命?
                                      把孩子往学校一丢
                                      屁事不管
                                      出了事就知道找学校麻烦
                                      天知道那是谁的孩子
                                      师者,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连如何做人也要教,那要父母何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鸟 离线
                                        鸟 离线
                                        鸟山明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9

                                        现在的老师
                                        有全知全能的发展趋势
                                        要会教知识
                                        会做心理辅导
                                        会安慰学生
                                        要做个称职的保镖
                                        各位赞成楼主观点的人啊
                                        当你们把你们家小孩送去学校的时候
                                        切记把监护人栏填上班主任老师的名字
                                        这样出了事情,在法律上就有充分的证据去找教师的麻烦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M 离线
                                          M 离线
                                          Moonson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0

                                          :han3: :han3: :han3:
                                          没扎头发就不让考试....
                                          校方真NC...
                                          我头发从来都不扎也没见我跳湖口牙...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2026 xyz-soft.com
                                          沪ICP备10216881号-1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