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准则
-
比武、信物和其他习俗
为了不让庸懒的骑士老爷们在家里荒废掉,欧洲各国的国王都严令其宣传机器大肆鼓吹尚武精神。光说说还不行,需要时常组织会考,于是各地的比武大会就这样开办了。可以说,骑士制度本身就规定了比武大会必然出现。
每到比武大会的日子,全国各地的骑士老爷们擦干净盔甲,穿上花里胡哨品位低下的丝绸衣服,来到省城,或者首都,在郊区临时搭建的比武场地坐下,排排坐吃果果。与此同时,全国乃至临国的适龄贵族小姐们也大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亦纷纷蝇聚而至。比武场一直是爱情的温床、骑士小说的圣地和强 J案多发区。
最开始,比武就是拿着真家伙群架,比武场成了世仇家族们相互斗欧的地方,对骑士们全民健身这一目标并无贡献。于是,各种竞技游戏开始被鼓励和提倡,并成为比武大会的主流。比如说,骑士们不穿铠甲,骑在光背马上,抱着枕头被子相互推攘,直到其他人都被推下马,只剩一个为止。是役也,羽毛飞舞(枕头破了),战马喷嚏(给羽毛撩的),贵族小姐们前仰后合捧腹不止。竞技游戏不断进步,最后定型为最接近实战,可看性也最高的枪术比赛。正如我们在电影和动画片中看到的那样,枪术比赛在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场地中进行,中间由一到木栅栏隔开,以防两边马匹相撞。两边是面对面的两排观众席,观众席上的座次价值以中间高、两边低的次序排列,因为越靠中间,离比赛的骑士交马的位置越近。两边的骑士有时穿正式铠甲,有时穿枪术比赛铠甲来参加比赛。枪术比赛铠甲可以算是一种运动服,只在长枪有可能刺到的位置有防护,并且其抓枪钩比实战铠甲大得多。枪术比赛时常会损坏铠甲,而枪术比赛铠甲比较便宜,即便损坏也好修复。枪术比赛开始使用包住头的长枪对刺,但是因为有时会因为包裹物脱落而发生事故,后来改用无头的长枪;无头的长枪枪杆过细,有时会断裂发生意外,在这种意外导致了一个法国国王死亡后,枪术比赛改用足以撞开城门的粗木桩对撞;在工业时代,粗木桩被自来水管一样的钢管取代。
枪术比赛比较安全,比赛结果受运气影响很大,较弱的骑士时常因为好运打败强大的对手,所以受到骑士们的推崇。在比赛中,骑士们用头盔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端着家伙对冲,只需要看清马下的木栅栏不走偏就可以跟对方撞在一起。有的电影上撞下马的骑士还要拔剑格斗,我没理由反对这种说法,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情况,也确实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存在过的证据。
赐桂冠是比赛的另一个高潮。在一群女士的围观下,枪术比赛的胜利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把胜利的桂冠戴到其心仪的对象头上。如果他不这么做,立刻会得罪包括比赛主持者、看的起他的贵族、对他有想法的小姐在内的一大票人。如果在座的女士中有冠军骑士的对象,比武大会就可以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如果对象不在场冠军骑士有可能会把桂冠给一位大众情人或者与他关系很好的上级贵族。但如果冠军骑士坚持不这么做,比赛的主持者往往会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故事。根据骑士说出的故事的不同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结局,有时一个荒唐或叛逆的故事会让骑士在观众的愤怒中被扔进监狱,也有可能一个浪漫或奇异的故事会让这场枪术比赛成为历史上的传奇。
枪术比赛从十八世纪开始越办越小,在许多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枪术比赛在很多国家随着国王的死刑被废止了。但是在至今仍是王国或大公国的地方仍然有枪术比赛的举办,不过现在的枪术比赛以啤酒会为主,每个小伙子都可以拿到一把桂冠四处分发。
决斗是骑士中另一种流行的风俗。决斗仪式很简单,大家也都熟悉:提出决斗者扔出自己的手套,拣起手套表示接受挑战,然后由应战者规定时间、场地、武器、公证人等诸事项。决斗以认输、死亡、昏迷为结束,胜利一方须留在场地上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天一夜),失败一方的亲友可以在此期间找胜利者要求决斗。因为选择的武器会决定双方的伤亡情况,所以选择武器等于选择决斗的性质。使用斧头表示这是生死决斗,使用双手剑有打算废了对方的意思,使用枪矛、小剑是比较一般的决斗。在骑士宣布决斗时,双方的侍从也有权宣布决斗,时间地点与骑士相同,武器由接受决斗一方的侍从决定。如果双方骑士都有很多侍从接受决斗,那最后的决斗场面会好象群架一般。骑士与骑士、侍从与侍从之间的决斗分别单独计算,不互相影响。
赎身金也算是骑士的一大特点。骑士战败以后可以请求对方骑士放他一命,由他日后送来议定数目的赎身金。被俘虏的骑士会被带到对方的城堡,一般会受到客人般的礼遇。大多数情况下被俘骑士可以顺利地交出赎身金,在西班牙和条顿以外的地区,抓住俘虏的骑士大多会按约释放被俘者。如果交不起赎身金,抓住俘虏的骑士有权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处置对方。最常见的处置方式是命令被俘骑士当自己的侍从,被俘虏的骑士大多会应允。总之,俘虏对方骑士以后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信物这一风俗没有决斗和赎身金那么有名。早期佩带信物多为表示对国王的忠心,后来定情信物很快流行起来。定情信物分女方信物和男方信物两种。如果你看见骑士脖子上或胳膊上系着一块又脏又破的丝巾,或戴着一个女式项链或其他首饰,那这应该是一件女方信物。女方信物在骑士参加各种战斗或比赛前,或在离别前由女方赠送,赠送信物的女方就算不是与该骑士同阶或更高阶的贵族,也应该有被社会承认的能够与该骑士结婚的地位。在电影上,女方犹如解放军首长向士兵送纪念品一样,将自己身上的一件饰物解下来给骑士戴上,我认为这应该是符合事实的。男方如果对女方不满意或存心泡马子可以当面拒绝。如果男方接受了信物,那他有义务一直戴着它,直到与女方没有关系了或正式结婚才取下。这一习俗在现在的欧美电影里仍然存在。
男方信物一般是块垃圾,比如草绳、石片、麻布之类,一般系在自己腰间或胸前。男方向心仪的女方发誓,除非自己为女方做到了什么约定的事情,否则信物不离身。由于这类信物是男方自己发誓且绑在自己身上的,所以女方不能拒绝,但是女方也没有必要对此说什么。当预定的事情办到以后,这信物就可以解下来了。同样中断关系和结婚也可以解下信物。随着泡马子技术的不断提高,这项高成本低效果的泡马子手段在十三、十四世纪以后就逐渐没有人使用了。
信物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誓言意义,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真的当回事。事实上,多数女士只是为了当时显得罗曼蒂克而赠送信物,而这些信物在一个月以后就会从大多数骑士身上消失,然后再没人提起这事。如果有人认真坚持信物的誓言,他将很容易被看作浪漫的英雄。
-
简单提一下纹章。纹章是很复杂的东西,我不怎么清楚,大体是由几种不同的底色表示家族,图画表示家族的起源或效忠的对象或发祥地。前人纹章上的徽记可以在后代分家后使用,家族和国家相信的神仙圣人的标志会出现在元老骑士家族纹章上,国王的纹章可以出现在皇族和特别亲近的骑士身上。家族分家时,用同样的纹章图案,底色用不同方式排列,比如原来是红底蓝纹,分家后哥哥家是红底蓝色波浪纹,弟弟家是红底蓝色左斜杠,姐姐家是蓝色右斜杠,妹妹家是蓝色竖杠,等等,以上只是举例不是一般规律。如果一家绝后只有女儿(一说不绝后也一样),女儿嫁给其他骑士,则新纹章使用男方纹章图案,双方纹章底色。联姻时,男方纹章底色占右半边,女方纹章底色占左半边。如女方的家人死绝了,女方纹章作为一个小盾牌图案画在男方纹章上。两口子都死了的话纹章背景十字分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部分,男方纹章底色占左上、右下角,女方纹章底色占右上、左下角。如果两个这样的纹章结合就会产生四种底色的纹章,两个四色结合成八色,以此类推。各国各联盟有专门负责纹章事务的单位和官员。
-
法国骑士及其同行们
论骑士世界中最功成名就的一伙,莫过于法兰西的骑士们。诸多权威资料认为,法国骑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法国有广阔的平原,有利于骑士施展。这个说法我实在难以认同。法国骑士并不是因为百战百胜而著名的,论法国骑士输掉裤子的情形,并不比其他国家少。另外,法国的平原在欧洲大陆上似乎并不能傲视他国,如果平原越多则骑士越强,那俄罗斯骑士早该扫平欧罗巴了。
在我看来,法国骑士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赖了法国人民的三大优良传统:要干面子、穷哈哈,以及将机会平均分配。
在英国与德国,继承爵位的孩子可以得到大部分遗产,而其他孩子只能得到少量财产,但是法国人似乎更喜欢把产业多分几份。这样,法国骑士数量多了,而平均财产少了。这种局面造成了相当良性的后果:法国骑士在简化铠甲上走到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他们率先使用了没有面罩的头盔,卸去了关节甲,这使得法国骑士便宜的长矛往往可以更准确地扎在外国骑士的铠甲上。法国骑士因为穷,所以更愿意离开自己的豆腐渣工程城堡而走向战场,哪怕是在法国和平时期,作为外国雇佣军参战。
对于任何一支贵族军队而言,要面子就意味着勇敢,就意味着战斗力。在英、德骑士还在安然叫骂的时候,法国骑士早就晃荡着破锣一样的铠甲冲上去了。而法国人的穷哈哈使处境窘迫的法国骑士特别勤奋于吹嘘自己的豪勇事迹,这导致了法国骑士传奇的空前繁荣。就一般规律而言,骑士小说的发达会很快导致骑士部队战斗力的增强。想必满街满巷的骑士小说使一代代年轻的法国骑士都成了堂吉柯德,在战场上他们也许会满嘴神龟的力量小宇宙爆发吧冲向英、德骑士,而这些英、德富家子弟应该多有吓跑者。骑士的力量本来就是建立在狂热和盲信基础上的,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
相比法国,英国骑士似乎更没特点。英国政权由正规的骑士部队建立,这些最早的英国骑士被分封到英格兰各地,然后他们便各守其产业,以被封到约克郡抵抗威廉华莱士们为苦差,并时常为领地里的罗宾汉们所困扰。相比欧陆本土,英国骑士文化气氛不浓,英国骑士过于理性,英国城堡辖地较小,英国农民武装强大,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了英国骑士发展,而加速了英国骑士向企业家转变。
现在居住在德国土地上的人在没有工业的时代就开始吹嘘自己的工业了。他们就算装备完全一般,也会吹嘘自己的装备是最好的。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德国骑士背着各种骂名,比如卑鄙残忍和无耻。传说十字军骑士团的宗师乌里尔希在战场上把圣物绑在身上,使其他基督教徒不敢对他下手。尽管如此,德国人还是把乌里尔希的镀金像陈列在各大教堂里。德国人认为他们作为日尔曼人的后代应该是所有骑士的祖先,并以此自居,将欧洲各地的著名骑士都称之为德国骑士,并将他们的牌位陈列在自己的教堂里。
意大利骑士作为教皇脚下的住民,宗教气味和贵族气味比较重。他们出产著名的米兰铠甲、比萨银饰、罗马丝绸以及威尼斯装帅用品,不过这些东西都仅仅是出口创汇的产品。在大多数故事和传说中,意大利骑士坐吃欧洲其他的骑士,而其战斗力与日后的意大利坦克一样弱得离谱。无论如何,我没有见过意大利骑士正大光明地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大胜而归的记录。
西班牙骑士的胜利记录比意大利人多得多,不过这得归功于西班牙骑士一直能很幸运地碰上弱小的对手。在内战中,他们的对手是光着膀子并有严重露阴癖的西班牙斯库台,在对外战争中他们的对手是只穿内裤的红蓝脸们和没有铁武器的印地安人。就装备而言,西班牙骑士可谓是唯一装备皮装甲的欧洲骑士。不过,许多资料认为,西班牙人对骑士精神的重视并不亚于法国人。
由于显克微支的吹嘘,现代人往往认为波兰骑士厉害得紧。事实上,波兰骑士制度并不是很健全,加上人口一直较稀少,波兰骑士在数量上一直上不去。在蒙古人来到欧洲,第一场硬战就是跟波兰人打的。在战争中波兰人表现了很强悍的个人战斗力和可与蒙古人匹敌的灵活战术,但他们的国力毕竟不是蒙古帝国的对手,三两下便被蒙古人完全镇压了。这一次打击使波兰骑士一直未能恢复元气。尽管如此,波兰骑士在动乱时代还是为自己争取了一席之地,他们在悍到没边的波兰农民和便宜到接近免费的波兰步兵的强力支持下,在四面受敌的局面里挫败了四面强敌,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创立了自己有别于西欧的骑士文化。
近日听说了“波斯萨珊王朝”的说法,我以前一直以为萨珊是一个联盟的名字。无论如何,萨珊是一种发源于波斯的骑士阶级。萨珊骑兵在很多资料中被翻译成强骑兵,这个名字到也贴切。最早的萨珊骑兵发源于哪里,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总之很早很早,好象在亚历山大大帝上印度去找抽的时候就已经大行其道了。因为历史长,所以萨珊骑兵没有一个统一的造型,开始是全身披着渔网一样的锁子甲,马也披着琐子,后来又穿上了长袍和板甲。至于武器,没有马镫时会携带好几只长枪,有马镫后改长刀和斧头。在战术和道义上,萨珊和欧洲骑士比较相似。
阿拉伯世界的骑士绝对不比欧洲的差。比较有名的是北非的侵骑兵,他们骑着阿拉伯高头大马,体壮如牛,不穿重甲,双手各拿一把沉重的大约两米长的长刀作战。其次有名的应该是沙特一带蒙着丝绸面纱的夜骑士,他们的小马从不嘶叫,他们的弯刀只有在离敌人两三米的距离下才会出鞘。他们大概算是骑士世界中的忍者。至于战奴马木留克,他们是纯正的骑兵战斗部队,骑着骆驼或马,早期他们会把巨大的羽毛状的飞刀叠成两排像翅膀一样装饰在身后,后来他们使用上了柯洛特点四五左轮手枪,标准的美国牛仔装备。不过,他们属于无比艰难的无产阶级被剥削者,不能与骑在人民脖子上的高贵骑士相提并论。
友伴骑兵鼎盛时期的马其顿,虽然马其顿没蹦达多久,但是马其顿以后各国军队中常有仿照友伴骑兵组织的骑兵队。他们最大的招牌是手中巨大的长矛。据说有的时候友伴骑兵的长矛可以达到八米以上。他们的铠甲一直以来比西欧骑士薄很多,但是在比赛“看谁的长矛先刺穿对方的铠甲”的对冲战斗中,友伴骑兵实际上是拣了骑士的便宜。友伴骑兵通常排列成三角阵,将所有的长矛刺向一个方向。这种战术似乎比较类似长枪兵的方阵,但是它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主动攻击,故效率要高得多。医院武士是另一种希腊特产,他们严格的说是一支知识分子军队,穿着我们在版画和游戏里常见的“标准”骑士铠甲,拿着希腊式十字锤。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医生,但他们也确实会做外科手术。不过,在真正的战斗中,指挥官更愿意让这支威风而全能的部队留在后面当预备队,而不是让他们冲锋陷阵。
蒙面骑士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过,也许他们应该属于雇佣兵的范畴。有的国家在危亡时,会允许蒙面骑士参加军队。没有人知道这些蒙面骑士哪里(尽管他们大多说法语),他们在人面前总带着头盔,很多人穿着宽大的长袍。大家都知道,很多蒙面骑士是一些不受国家军队欢迎的人,比如说女人、叛徒和通缉犯。在战争中蒙面骑士被当作其他骑士部队一样指挥,战斗结束后他们领取一次性的物质奖励,然后就消失在庆祝胜利的人群当中。
加克提,或者叫波亚,或者叫独院地主,或者还是叫什么名字,我不敢肯定,反正我指的是重装俄罗斯骑士。在所有的资料上,他们穿着圣诞老人一般的红袍,戴着圣巴斯大教堂房顶一般的洋葱头盔,穿着独木舟一样的大靴子,骑着一脸横肉的高加索马。俄罗斯土地主的强壮闻名世界,而且他们在参战前要喝下大量的伏特加,所以他们所能担负的铠甲重量,欧洲其他国家远远不可及也。也许只有大炮和长时间战斗才能击败这些家伙。他们挎着长矛和高加索逆刃长刀,并且时常把手枪藏在衣服口袋里。好在他们似乎对南方广温暖的土地毫无兴趣,而且他们兴盛的时期比欧洲骑士要晚,所以欧洲骑士很幸运地没一直很少跟这些北方同行交手。相比重装骑士,俄罗斯轻装骑士以骑马时两条腿蜷得特别高而著名。他们穿琐子甲,在有人看到时他们用弓箭正大光明的战斗,但四下无人时他们则比较喜欢各种火器。
翼瑚萨,也就是风骑兵,大概是生存的时间最长的骑士。这些波兰人以“轻骑兵的机动性和骑士的战斗力”著称,并曾荣幸地出现在了二十世纪的战场上。波兰骑士比其他欧洲骑士更早得多地被蒙古人征服,他们在蒙古人的后方冷眼观察蒙古人是如何击败其他欧洲国家的,并从蒙古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速度、针对弱点攻击、修改骑士道、鼓励士兵寻衅、战斗前调整装备,等等。虽然翼瑚萨在近代被归属于轻骑兵的范畴,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有骑士特权,并一直相信骑士精神。他们率先只穿头盔和胸甲,根据不同的敌人选择不同的武器,不跟敌人的骑士正面硬碰,而是灵活攻击敌人的弱点。关于翼瑚萨身后为什么要背上两只“翅膀”,我没有找到任何解释,大家谁知道的请告诉我。
死灵骑士一直仅仅是个传说,我在正史中从没看到过任何一个死灵骑士的姓名,但是死灵骑士仍然或三五成群或黑压压的一片出现在中世纪后期东北欧的各个战场。关于死灵骑士的来源,最多的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波兰骑士,也有的说法认为他们是捷克农民或瑞士人。他们加入了特殊的组织,在秘密结社中发誓宁可灵魂下地狱,也要在战场上向敌人报仇。他们宣誓脱离基督教,以便不再受基督教道德和国家法令的束缚。他们作出自己已经死亡的假象,让家人为他们树衣冠冢,以脱离与社会的联系。有的时候,他们自毁其容,即使被捕也不会牵连他人。他们远离城市进行魔鬼训练,在战斗中穿着黑色的铠甲,拿着特制的死灵刀参战。在这些疯子面前,大多数并不精锐的部队会知趣地溃散。有的时候死灵骑士可以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或取敌军僧侣首级,有的时候他们很简单的被第一排长枪兵解决掉.
-
谦卑(Humility)
具有谦虚谨慎的精神,互相尊重
[color=blue]修炼完成[/color]荣誉(Honor)
能够获得来自大多数人的称赞和感谢
[color=Blue]UNKNOWN[/color]牺牲(Sacrifice)
牺牲自己的利益
[color=blue]修炼完成[/color]英勇(Valor)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不故身地与邪恶抗衡
[color=blue]修炼70%,我的消沉或许会侮辱我的剑[/color]怜悯(Compassion)
同情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color=blue]修炼80%,我的任性或许会扭曲我的心[/color]精神(Spirituality)
时刻与心灵深处的灵魂对话
[color=blue]修炼0%,从来没干过,咱很懒的。。啊,对了,经常发呆算不算[/color]诚实(Honesty)
你得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要经得起神的审问
[color=blue]修炼完成[/color]公正(Justice)
公正的心,不偏袒任何一方
[color=Blue]人类做不到,因为人类的主观意识。。。一亿人有一亿个世界[/color][[i] 本帖最后由 o射命丸文o 于 2008-2-15 01:23 编辑 [/i]]
-
[quote]原帖由 [i]o射命丸文o[/i] 于 2008-2-15 01:44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744&ptid=20257][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恩。。。太长了-\\- [/quote]
切....揭露真相么....乃在逃避..偶知道 ...哼~~~~ -
现实 骑士就是拿钱不干活的东东
信仰又是看不见的东西 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