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准则
-
谦卑(Humility)
具有谦虚谨慎的精神,互相尊重荣誉(Honor)
能够获得来自大多数人的称赞和感谢牺牲(Sacrifice)
牺牲自己的利益英勇(Valor)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不故身地与邪恶抗衡怜悯(Compassion)
同情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精神(Spirituality)
时刻与心灵深处的灵魂对话诚实(Honesty)
你得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要经得起神的审问公正(Justice)
公正的心,不偏袒任何一方
[img]http://pdjm01.mofile.com/p/1/2007/11/14/Q7/Q7L8YX080Y_105_500_320.jpg[/img] -
[quote]原帖由 [i]红尘轮回[/i] 于 2008-2-14 23:50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536&ptid=20257][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各国文化疯狂入侵
红茶不叫红茶 叫BLACKTEA
有些轻易被接受,有些东西被排斥
看看那些被排斥的,正是西方人的骄傲 [/quote]
好久没看到红尘出现了啊.
骑士准则很少有人能遵守的,东方这样,西方一样也是这样.不过西方人没有中国人这么滑到是真的:lost :lost :lost -
[quote]原帖由 [i]红尘轮回[/i] 于 2008-2-14 23:50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536&ptid=20257][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各国文化疯狂入侵
红茶不叫红茶 叫BLACKTEA
有些轻易被接受,有些东西被排斥
看看那些被排斥的,正是西方人的骄傲 [/quote]
名字被抢注了,没办法。我也很讨厌登录的时候输入一堆字母。谁叫我注册时候慢呢。
另外,不是对骑士准则、以及骑士精神排斥。我只是说出一个事实。发育文化的环境不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太过理想化的东西,太过空泛的东西…… -
[quote]原帖由 [i]深海忧蓝[/i] 于 2008-2-15 00:16 发表 [url=http://bbs.xyz-sof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571&ptid=20257][img]http://bbs.xyz-soft.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话说骑士精神可以去溜达溜达UO
反正没玩过美国的正版 但中国的SF玩过不少..上面的人真的很不错吖..
比中国现在很多网游里的人素质高的不要太多. [/quote]
其实,所有玩着SF的人,都缺少了尊重……没有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用他们来说骑士精神似乎有点……
唉,还是我前面说的。国情不一样……不能用老外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事情…… -
一个骑士是怎样成为骑士的呢?首先,他得停止长个儿。骑士需要穿铠甲,而铠甲既昂贵,又需要量身定做。如果一个还在长个的少年打造一身铠甲穿上,那么一年后,他就会有当罐头牛肉的感觉。人必须成年才能披甲这一事实有力的监督了骑士学校制度的实行。
一个正统的骑士应该按以下步骤成为正式骑士: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有资格的人,如贵族后代、高职军人后代或年轻扈从,然后他要去上级领主那里接受训练。训练到成年结束,他荣归故里,被册封为正式骑士或见习骑士。
就法、德的“正统”制度而言,骑士受训练是寄宿性的。训练场地是上级骑士的城堡,导师是上级骑士及其老婆。这种制度既有利于建立袍泽之情,又有利于开展军阀割据,所以一直受到广大骑士的好评。每年开春,各小城堡和边境塔楼里低阶骑士和有功士兵的适龄长子们擦干净嘴边的面包渣,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踏上了为国王和教会卖命的不归路。这些往往只有六七岁的新兵蛋子来到上级领主的城堡,住到住城堡旁边的一坐附属建筑中去。上级领主毕竟不是专业教师,不会花太多精力教导这些小孩,一般情况下一个上级领主会同时带六七个孩子。多数小孩会愿意去更繁华的城堡,只有少数人会愿意去偏远乡村或军事要塞。大城市的城堡中往往会住上四五十人,上级领主根本管不过来,也就任由他们荒废或成为文官。有少数不喑世故的有志少年坚持去边境、荒原和军事要塞度过他们的少年时光,这里来的生员少,一般只有三个左右,城堡的主人因戍守边疆而无所事事,也乐意好好调教这些皮粗肉厚的祖国的花朵来打发时光。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边荒城堡的年轻骑士都被当作确实有本事的人才尊重。许多在同一个边荒城堡中毕业的骑士的名号会被吟游诗人们放在一起,比如甲城堡三骑士或乙森林五骑士等等。
骑士训练的课程有文武两种,武术教员多数由男领主担任,文科教员几乎全部由领主老婆担任。武术训练没有既定的教程,以打猎、砍草人和对练为主。早操、晨跑在大多数城堡并不流行,一般只有领主高兴的时候或者郁闷的时候才会手把手与小孩子们对练剑术。打猎是骑士训练的重点,拿着长矛去戳野兔或者拿着剑追砍山鸡无疑是活动量很大的有氧运动。有时会出现拿着长矛独自把熊戳死,或拿着斧头砍翻群狼的怪物涌现,他们的名声在毕业之前就会传遍四方。骑士的武职训练只有骑马和打架两项,一般不教军事指挥。
文科的主要内容是骑士礼仪,教育方法是小孩子们在有典礼的时候站在一边观看,然后猴子学样。城堡的主妇们一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把这些只知道喝牛奶的农村孩子调教成彬彬有礼的小白脸。除了礼仪之外,忠于基督教和讨价还价也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城堡的主妇们会针对受训孩子的年龄,先后使用鬼故事、圣人故事和冒险故事来强化这些未来的骑士的宗教信仰。与铁匠们砍价也是每个骑士的必修课程,砍价水平不过关的骑士们有多少钱也都会给铁匠们糟蹋了。
当孩子们停止长个以后,他们就可以毕业了。有的时候是到了年龄就无条件毕业,有的时候是要经过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打架,难度和北京户口的学生考大学差不多,基本上很想成为骑士的都可以通过。毕业的关键不在于能否毕业,而是毕业后被分配为见习骑士还是扈从。见习骑士只有部分骑士特权,他们的旗帜后有一个少先队旗一样的燕尾,在战场上见习骑士被安排在正规骑士后面。当他们积累一定功勋后,他们就可以剪掉燕尾,并荣升为一线炮灰。扈从的责任是伺候骑士并时刻窥视着骑士的位置。骑士学校毕业的扈从不像农民扈从一样只能赶马扛东西和徒步作战,他们在责任和装备上并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有钱他们也可以穿着全身骑士甲骑马作战。在战况紧急的时候,这些扈从往往被当作轻骑兵或者重步兵使用。这些扈从有骑士的能力和资格,但是没有骑士特权。城堡毕业的青年无法成为骑士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惹怒了上级,或者出身太低等等,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穷,买不起全身甲和一整套骑士行头,所以只好委身做扈从攒钱。当扈从能够有自己一身装备以后,就可以转职骑士了。
接下来就是返乡回家。在骑士受训练的几年里,其家人得一直攒钱,用来在自己的儿子回家时能风光一把。本地和临近的农民和领主们都会齐聚于此混吃混喝,贮藏了五、六年的陈酒和过期香肠都被摆了出来,只许当场吃掉不许拿走。在发现新大陆之前,骑士们流行在孩子回乡的典礼上把存的钱花光。在喝得醉醺醺的农民的欢呼声中,喝得醉醺醺的牧师和上级贵族满嘴胡话的主持着神圣的仪式,喝得醉醺醺的新骑士胡乱以各种神仙圣人权贵的名义发千奇百怪的誓。等众人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一个新正式骑士就算被社会承认了。
骑士学校制度对提高骑士平均质量并无多少帮助,其主要作用是限制无资格的人成为正式骑士:低阶级贫苦大众、女人、无国籍者或外国人。农民是可以由军功逐步升级成为正式骑士的,但过程漫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制度有力的保障了骑士队伍作为一个小资团队的纯洁性,坚定的将愤青们拒之门外。虽然史书上时常会有女骑士出现,但欧洲没有哪个正统政权承认过女人有当骑士的资格,所有女骑士都仅仅是被百姓和军队承认,并没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虽然有自称骑士学校毕业的女骑士出现,但事实一般都是这个人是本城堡领主的女儿,她把来这里进修的孩子们都揍了,于是这些正式骑士们承认她。由于骑士制度严酷而希奇古怪的要求,几乎所有女骑士都是贵族和宗教人士出身,我从没听说有农家女奋斗骑士资格的故事。至于可怜的无国籍者,就只有参加雇佣兵,骑着矮脚马披着豹子皮,去用木工锤子敲正式骑士的头。
-
骑士的支出和收入
骑士制度的建立在政治上是出于go-vern-ment统治力量弱小,需要乡间豪强协助管理,而在经济上,是因为国王腰包狭小,供养常备兵力力量不足。骑士这一兵种虽然耗费庞大,但是他们并不从国库拿钱,而是花费自己土地上的产出。如此一来,国王虽然要把土地分封出去,但是国王本身不必为骑士掏腰包。在go-vern-ment统治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给骑士土地让骑士自己付帐的“节流”,比收回土地由go-vern-ment经营的“开源”更有利。
骑士最正规的收入莫过于田产。作为地主和豪强他们可以向农民征税、要求徭役。不清楚各国各时代的税制究竟怎样制定,但大约是实际控制土地的大贵族有很大的权力影响当地税制,而没什么地位的小骑士的田产收入则仅仅能支付军备开销和生活费。一个精明的君主是不会让普通骑士手中有太多闲钱的。
田产并不能使低阶骑士发财,而且,当时并没有多少做其他生意的机会。在文艺复兴以前,骑士阶级在很长时间内被限制以行商、开办企业等手段赚钱,骑士们和农民们一起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了大骑士比普通骑士更有钱,二是刺激贫穷的骑士上战场去捞外快。
在军衔制度推广前,战利品的分配遵守一条类似网络游戏的规矩:谁打出来算谁的。打装备卖钱是骑士们的一大收入,求钱若渴的骑士们甚至连扎在自己盾牌上的箭头都要一一拔下来卖掉。若说夺取这些血汗钱太过辛苦,那么攻克敌城以后的劫掠收入就更加可观。各地各阶级的骑士们都仓鼠般搜集各种财富窖藏在自己的城堡里。不难理解为什么当骑士老爷们搜刮完西欧土地上的收获后,第一个想到的创收项目就是去洗劫阿拉伯城市。每一个垂危的都城都会引来四面八方领主的围攻,其情形就好像一瓶掉在地上打碎了的蜂蜜会引来数窝蚂蚁的围攻一样。由于当时的特殊制度,如果一个骑士俘虏了一个有钱的骑士,他便可以要求赎身金。据骑士小说的说法,赎身金一般是被俘骑士动产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抓住俘虏的骑士将在收到钱以后才放人,而付钱买命的骑士则痛心疾首的回到家里,发誓在下一场战斗中抓获一个有钱的主。
此外,骑士们的正规收入还包括:打家劫舍、抢劫商旅(以上两项须在外国进行,可以在同盟国进行)、洗劫犹太人的住宅、抢劫吉卜赛人的大篷车、指控某人为巫师并敲诈、在深山里屠杀百姓抢钱并声称是成功打怪归来,等等。总之,只要挥剑砍人并且不砍到自家领主头上,骑士就有外快可拿。
最后,实在无法可想的穷骑士只有打龙或者公主的主意了:如果能找到龙或者其他的宝藏,冒再大的危险也值得。如果能迎娶公主,下半辈子就有了保证,所以青蛙公主恐龙公主一概笑纳。
所谓穷凶极恶,骑士冒死闷钱,是因为需要支付太多的帐单。骑士的诸项义务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骑士最大的义务是穿着铠甲骑着马上战场,而铠甲和马都不是便宜货。现代的一套铠甲机器制铝合金的也要值数千,古代一套精良的上好钢材的手工铠甲放到现在怎么着也得好几万吧?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古代,一个如马塞、米兰那样的城市按骑士小说的说法每年也只能生产订做的骑士甲百余套,一套铠甲的价格对大多数中小骑士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史诗上说中世纪早期一匹战马价值二十头奶牛。铠甲和战马不仅采购难,保养也难。铠甲需时时打锈、抛光、更换关节部件。每场战斗下来铠甲总会伤痕累累,把它们恢复原样可不是省钱的活计。战马更加烧钱。战马以豆料、土豆为食,供养一匹战马足够养活数个奴仆。每匹战马能服役的时间有限,过不了几年由需要用新的战马补充,而且战斗中战马往往因伤亡而废弃。
各种封建义务也使骑士这些高级农民劳顿不堪。国王带人来玩,你得开放自己的农田用来被践踏着跑马和田猎吧?上级来你家吃饭,要求一顿饭吃掉你一个月的收入,你得答应吧?征发民军,维修城堡,保养境内道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驿站……如果你看见一个当地骑士正光着膀子挥舞镐头修公路,请不要吃惊,这八成是个没钱雇人顶替自己履行封建义务的穷光蛋。既然亚瑟王的“湖上三骑士”都可以像老师傅一样在一个上午修建拦河坝,那么做点木匠活对骑士而言也可以归纳进“修炼”的范畴了。
加上举办和参加礼仪、社交、庆典活动,被铁匠坑蒙拐骗,被教会敲骨吸髓,骑士的腰包总鼓不起来。一个低阶级骑士光每年去参加比武大会就要花费一个季度的田产收入,参加舞会的需求则更大。虽然按理所有阶级骑士都可以参加上级领主的舞会,但是每次舞会都会有一批骑士因为没钱换新礼服而窝在自己通风漏雨的破城堡里,像灰姑娘一样向往着公主和水晶鞋。那些为了儿子的受勋礼和婚礼攒一辈子钱的老骑士们,在几次举办典礼以后也会身无分文。对于教会而言,骑士是他们最肥的羊羔。除了各种苛捐杂税以外,教会还向骑士们兜售补血的药瓶。教会说,喝了这受祝福的药水,伤口就可以很快痊愈。虽然骑士们对此类宣传一直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受伤的人总希望能有根救命稻草,所以这药水的总交易量还是可观的。至于铁匠,那是骑士们武器装备的回收站和中转所,他们收集阵亡的士兵和骑士的遗物转卖给生还者,其中每次转手都搜刮掉一层铁皮。
计算下来,骑士的生活费并不会太充裕。就衣食住行来看,多数骑士作不到奢华。大部分骑士并不是丝绸的消费者,而只能和农民一起披麻戴毡。骑士们一般会给自己准备几套常服和一两套礼服。欧洲人以每次参加宴会穿不同的礼服为荣,所以有时常有交换礼服的行为。至于吃,骑士们大多以面包、鸡蛋、土豆、燕麦为主食,有时按照苏联标准来顿土豆炖牛肉改善生活。牛奶是中小骑士们不离口的宝物,骑士们一般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搜刮来源源不断的牛奶,长肉长膘全靠它。当谗得不得了的时候,骑士们便以练兵为由发动围猎,从罗宾汉们嘴里抢夺国王的鹿子。一次围猎的所得往往可以提供数周的美食。
由于城堡制度的保证,骑士们的居住条件相对完善。在古代的住房条件来看,城堡除了天黑后容易从楼梯上滚下来,以及住久了容易得风湿以外,就没有什么坏处了。在大便后,骑士们会很文明地用一节草绳擦屁股,这一点让不知厕所为何物的广大农民钦佩和羡慕不已。还好,骑士在出行上没有什么困难,就算没有自己的马车,骑士也至少有匹马可以骑。
-
[color=Red][size=5]骑士道德,或曰所谓的骑士道德
很多人怀疑骑士道德是否真的被执行。我认为执行是肯定的,不过执行本身毫无高尚可言。各杂志上写着:骑士有八大美德,分别是谦卑、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荣誉、灵魂。我实在不知道如此统一的口径源自哪里,至少新华词典上只提了忠君、尊重妇女、扶助弱小等几项。各版本骑士道的定义相差很大,很难用几个固定的词代表整个骑士道。
一个阶级道德不外乎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对该阶级的要求,二是该阶级内部竞争时的斗争经验,或曰处世金针。骑士道之所以存在、被宣传、被吹捧、被遵守,完全是因为它代表了封建政权和骑士地主阶级的利益。
效忠国王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被理解的道义。在骑士时代,民族主义尚未兴起,而爱国主义还没有出现,骑士们如果不向国王本人效忠,就只有叛国一途了。在传说中的亚瑟王和查理的那种环境下,既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只有国王本人是一个看得见捏得着的效忠目标,也是骑士们唯一可选的效忠对象。在民族国家兴起以后,国王们也不希望骑士们像哥萨克们一样把国家利益看得比国王本人的意志还重,于是对国王效忠这一条被当作一个传统得以保留。
装帅,又称维持端庄的礼仪,是骑士最基本的义务之一。装帅的对象,是贫苦的农民大众,装帅的目的,是为了让贫苦的农民大众羡慕骑士阶级,而使自己的屁股坐得更稳。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骑士阶级自觉而不辞劳苦地执行着装帅的义务。
不得罪妇女,或曰尊重妇女,是骑士们普遍执行的信条。不得罪妇女就是不得罪一半人,很明显这对骑士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大有好处。在军人普遍藐视女人的环境下,一旦有军人带着尊重妇女的面具出现在社会上,那么他不论像小泉纯一狼那样拉妇女的选票,或是像夜礼服假面那样一旦战斗必定逃跑还照样广泡马子都大有好处。
骑士扶助弱小的概念并不是中国人传统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勤于接活。广大贫苦骑士犹如各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角一样,走街窜巷挨家挨户找任务,辛苦完成后再敲诈一点报酬。至于拔刀相助,欧洲骑士是不干的,看见打架的只是过去问问,并不马上动手,如果看见对自己有好处再加入。见人打架就去帮助处于劣势的一方这种事只有阿拉伯和印度骑士会做,其结果往往是帮助强盗砍死了自卫的村民。
剩下的就更好解释了:
宽容失败的对手,即尽可能的收编残败的敌人为自己的手下,趁着胜利赢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把对方逼急了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还记得收赎金才能放人的骑士传统么?杀了以后还有钱拿才怪...)
光明正大的决斗,因为正规决斗中高阶级高地位骑士获胜的机会很大,而背后捅刀子对低阶级低地位的骑士更有利,所以提倡光明正大的风气有利于保护既得利益者。
语言谨慎和维持谦恭,这有利于减少树敌。不必要的绊脚石毁了许多武夫,还是少招惹无关人等为好。
诚实,作为资产阶级,不诚实就难以做长久生意。骑士是封建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封地,不诚实的结果只能是赔钱。
英勇,就是不提倡傻砍而是提倡明智谨慎。欧洲人是不歌颂刺客的,想保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冲在其他人后面。
有时大家会在小说上看见为了正义或爱情反抗王权或封建道德的故事,但这些小说可以说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才纷纷涌现的,在更早的时候仅见于老百姓之间的传诵。虽说骑士阶级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强盗和恶棍组成的阶级,但真正的侠士毕竟少之又少。为了救哥们而劫法场,可谓义举。这种举动在中国很常见,即使是为了救皇帝,百姓们也不过是嘴头称赞,不至于会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在欧洲,随便哪里出现一个劫法场的骑士都是不得了的大事,百姓要闹事,法律要更改,国王要立贞洁牌坊。但是即便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全欧洲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劫法场的好汉。就英雄故事来说,达达尼昂和阿拉伯的劳仑斯之类坚持侠义的英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名气上,都比熙德或罗兰这样的战争贩子要少得多,弱得多[/size][/color]
[[i] 本帖最后由 修次 于 2008-2-15 00:37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