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楼]SSW宇宙战舰形象(不断更新)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F4A371451D2BB9AC1F8C049CAD50AD9B.jpg[/IMG]
泰坦斯的主力舰种,也是多戈斯·基亚号服役前泰坦斯的象征。设计上吸收了旧吉恩军姆塞级轻巡洋舰的设计思想,引擎舱可以与舰体中枢部分分离,在引擎部分受到伤害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不过,亚历山大里亚级的设计概念也受到大舰巨炮主义非常深的影响,其MS搭载能力是在迪拉兹之乱之后才临时加上去的,因此平衡性非常差,机动性还不如一年战争时期的姆塞级轻巡洋舰。虽然有这一明显的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亚历山大里亚级重巡洋舰的性能仍然可以说是差强人意的,因此个别舰只甚至一直到赞斯卡尔战争时期仍在使用。亚历山大里亚级的MS最大搭载数为12架。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9AA85D16E45B72B04A195F7428B65C29.jpg[/IMG]
亚加玛级强袭机动巡洋舰最初是由奥古的创立者布雷克斯准将秘密开发的舰种,因为其基本的设计思想参考了一年战争时期的名舰白色要塞号,所以开始时被称为“白色要塞Ⅱ”,后来被阿纳海姆公司的梅拉尼会长命名为“亚加玛”。亚加玛采用了在非战斗状态时居住区可凭借回转而产生远心重力的设计;但是,这一设计在提高了居住性的同时也使本型舰的火力较爱尔兰级有所不如。由于装备了降落装置,亚加玛可以突入大气圈内,并利用米诺夫斯基装置进行飞行,但无法单独脱离大气层。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D7AC27AD9F5963E06CFA4560F0A35D69.jpg[/IMG]
飞马级强袭登陆舰
联邦军最初以运用MS为目的而开发的母舰。本型舰构造上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舰体各部均单元化,在战斗受损时可以切离本体以避免诱发爆炸;另外,为了视界的考虑,舰桥也设在较高的位置上。推进系统采用了米诺夫斯基飞行系统,可以单独进出大气层及在大气层内行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强袭登陆舰的概念逐渐被并入机动巡洋舰之中。由于被分成不同的批次建造,因此飞马级各批次间的规格差异也相当大。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5FB93B158B2009FF7620361978225122.jpg[/IMG]
萨达朗级机动战舰
阿克西斯新吉恩军为了地球侵攻作战而建造的新型战舰。由于装备了降落装置,萨达朗级可以降落至地球,在大气圈内依然具备巡航能力。虽然就火力和MS搭载量而言萨达朗级不如格瓦丹号和格万班号,但它包括了机动性在内的综合平衡却非常优秀,因此其综合的战力并不逊色于格瓦丹号和格万班号。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1688C0731A1929722D6F89362B9B0917.jpg[/IMG]
阿德拉斯提亚级机动战舰
贝斯帕为了进行地球Roller作战而开发的战舰,由伊克进行设计。舰体全身装备了大量的武器,再加上巨大的轮子,在攻击后可令敌人荡然无存。本舰不仅可以在宇宙中使用,而且具备了突入大气层的机能,在大气层以内也可以进行飞行。MS通常从舰体的左右舱口发进,此外在分割车轮的行走状态时前方的舱口也可以用来发进MS。虽然本型舰的火力非常强大,但由于弹药和食物搭载量的限制,使得它对补给的倚赖性非常强,因此还建造了一种撤除了除自卫用小型武器以外所有武器的阿德拉斯提亚型补给舰。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02741D4E92CDDE5396DF726308B2B590.jpg[/IMG]
拉·凯拉姆级机动战舰
第一次新吉恩战争结束后的联邦宇宙军主力舰只,最早配备于朗德·贝尔队。与麦哲伦级一样,拉·凯拉姆级也是以作为部队的旗舰而使用的目的建造的,直至U.C.0153年仍有该级舰只活跃的身影。拉·凯拉姆级不仅在炮击战中可以发挥出相当的实力,而且其设计也非常适合MS战:具有两个发射台且舰尾有着舰台。为了MS战考虑,拉·凯拉姆级的舰桥被分为战斗舰桥和普通舰桥,战斗舰桥还可以兼作脱出舱。 -
[IMG]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4/71907/b_F2DE09FFF659009A0BFEA5FBEDE4127A.jpg[/IMG]
新亚加玛级机动战舰
由阿纳海姆公司建造的代替亚加玛号成为奥古旗舰的宇宙战舰。由于设计了5个MS发射台,舰尾也备有着舰台,MS部队的运用能力极高;武器方面,作为主炮而装备的超级MEGA粒子炮具有匹敌殖民卫星激光炮的威力,战力也是当时最高的。由于舰只的操作及武器的控制等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极高,因此除机械人员和机师外,仅需5人左右即可进行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