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何时休
-
2007年12月27日,央视新闻播播出了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镜头中北京市的一名13岁女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只因“很黄很暴力”这五个字,她就被一些网民疯狂恶搞,关于她的帖子、图片、漫画、视频等一夜之间泛滥成灾。
时至今日,网上与“很黄很暴力”这五个字相关的内容仍热度不减,短短十几天内,已成网上2008年第一流行语。网民有的用它来作为马甲,有的用它来灌水顶帖,有的把它挂在嘴边,用来形容身边的人和事,觉得很“时尚”。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追逐时尚,跟风而动,但人们在频繁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个小女孩所受的种种语言暴力和其它的冷暴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能谁也不会希望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身上,难道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不顾他人感受,去伤害别人吗?更何况受伤害的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呢?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是善良的,请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再此呼吁广大善良的网友,不要再用网络恶搞来伤害别人了,尤其是这个已经深受其害的13岁的小女孩。
然而,网络恶搞所伤害的又何止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呢?近年来,网络恶搞事件层出不穷,“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史上最恶毒后妈事件”等,从文本到视频,从电视到网络,从流行歌曲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例如,恶搞女英雄刘胡兰、战斗英雄董存瑞;还有把坏人恶搞成好人的,但是更多的是把好人恶搞成坏人;把红色恶搞成黄色,不搞的乌烟瘴气、昏天黑地决不罢休。恶搞事件出笼后,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恶搞事件的始作俑者“网络推手”们往往能达到其各自的目的,而那些被恶搞的对象则成了受害者。
网络恶搞现象泛滥,甚至殃及未成年人,令人愕然。网络恶搞冲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荣辱观,造成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混乱、道德失范,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恶搞现象泛滥,与部分网民行为失范、不加判断盲目跟风有关,与部分网站不顾社会效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运作模式有关。所以,要杜绝网络恶搞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需要网站、网民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净化网络环境,形成网站文明办网,网民文明上网的良好局面,营造共建共享的健康和谐的网上精神家园。
文章引用自: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ed527010086lr.html[/url]